2018年全国博士后金融论坛在包头市举办

btdaily6年前 (2018-11-19)科教354
11月16日,“2018年全国博士后金融论坛”在包头市举办。论坛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包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包商银行承办,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创新金融科技,助力精准扶贫”。

政府、企业、学界的各界代表共约150多人,齐聚本次论坛,交流和探索“金融科技助力扶贫”的新道路,共商开辟金融科技创新和精准扶贫结合的新模式。来自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中国银保监会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部门和机构的10多位专家发表了主题演讲;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等各类金融机构和科研院校的博士后及导师参加了论坛交流。

代表们从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TEE等技术推动金融科技3个发展趋势——移动化、场景化、智能化的角度,交流了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对普惠金融、金融扶贫的积极影响:金融移动化扩大金融服务覆盖率,金融场景化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金融智能化提高金融服务满意度,生物特征识别助力远程金融服务。探讨和分享了金融科技创新对提高扶贫工作精准性、科学性、效率性、广泛性、持续性的理论前瞻与实操指导。

大家一致认为,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到爬坡上坎、啃硬骨头的艰难时期,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破解贫困农户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关键是要对金融产品和技术进行创新,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打造一站式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对各种扶贫需求进行精准识别,灵活高效,为农牧户设计研发简便、快捷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产品,通过智能系统完成自动审查审批、快速到账、随借随还等服务,使困难农牧户真正获得便利,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扩大金融服务覆盖。

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张钢说:“内蒙古自治区大力发展金融扶贫产业,通过互联网的手段、通过线上的手段丰富金融扶贫,让我们更多的贫困户更快更好地运用金融手段来脱贫。”

包商银行博士后办公室主任刘鑫也表示:“在包商银行党委的大力引导下,包商银行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互联网金融和扶贫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探索,先后开展了包商银行定点扶贫项目及相关课题等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为包商银行乃至全国金融业的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而本届论坛也将集所有代表的智慧于一炉,开辟金融科技创新和精准扶贫结合的新模式。”

作为此次论坛的承办方之一包商银行,是自治区最早成立的股份制城市商业银行,目前设立了18家分行、291个营业网点(含社区、小微支行),并成立了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发起设立了包银消费金融公司,在全国发起设立31家村镇银行。

2010年8月,包商银行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国内一流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2013年初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获得单独招收博士后资格。设站8年以来,包商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完成出色,社会反响良好,在2015年全国博士后综合评估中包商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评优秀被通报表扬。8年设站的研究成果很多被应用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实际运营中,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研究和扶贫模式方面的研究,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实践中,包商银行积极担负社会责任,主动承担国家定点扶贫任务。依托包商银行博士后科研成果,不断创新金融精准扶贫的模式和产品。2016年,包商银行结合博士后研究课题,创新推出“精准扶贫马上帮”互联网+扶贫项目,实现了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对贫困地区农户贷款的精准高效服务。包商银行将全区30个贫困旗县区作为重点扶持区域,为农牧民量身打造了丰收贷、农机贷等10多种小额脱贫贷款,线上打造“精准扶贫马上帮”项目,线下因地制宜打造“丰收贷”“农机贷”等产品,积极推进“两权”抵押贷款,采用“银行+政府+担保公司”合作模式。截至2018年10月末,全行涉农涉牧贷款余额达320亿元,存量客户23万户,其中:向自治区内贫困户发放贷款2.49万笔,贷款余额14.9亿元。

此次论坛的举办对推动和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反映广大博士后在金融、科技、扶贫等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认真总结金融业在支持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经验和举措,践行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助推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